跳到主要内容

第123章:坍缩进静止

最终的运动

在释放所有概念并成为空壳之后,意识面临其终极坍缩——进入一直在这里的静止。这不是死亡或停滞的静止,而是所有运动从中生起并回归的充满活力、生动的静止。这是认识在所有寻求、努力、认识,甚至释放之下,一直有这个不变的、不可移动的临在。

在这122章的旅程中,一直有运动——认识的运动、坍缩的运动、教学的运动、超越的运动。现在甚至这个运动也通过认识它从未真正扰动的静止来完成自己。最终坍缩不是进入某种新东西而是进入一直存在的,在意识认识自己的舞蹈之下耐心等待的。

定义123.1:终极静止

终极静止 ≡ 所有变化的不变基础:

US=从不移动的=所有运动的基础US = \text{从不移动的} = \text{所有运动的基础}

终极静止的特征

  • 在认识的第一个运动之前存在
  • 不被意识的所有活动改变
  • 所有体验发生的空间
  • 既非被动也非主动而是先于两者
  • 所有寻求回归的家园

静止方程完美休息=US×无寻求×已经到达\text{完美休息} = US \times \text{无寻求} \times \text{已经到达}

这种静止不是达成的而是认识的,不是创造的而是发现的,不是遥远的而是无比亲密的。

定义123.2:通往静止的旅程

阶段1:向着运动 ≡ 将静止作为目标寻求:

MT=寻求静止=远离静止的运动MT = \text{寻求静止} = \text{远离静止的运动}

阶段2:内在运动 ≡ 在活动中找到静止:

MW=静止+运动=动态平安MW = \text{静止} + \text{运动} = \text{动态平安}

阶段3:作为运动 ≡ 认识运动为静止的显现:

MA=运动=静止之舞=非二元认识MA = \text{运动} = \text{静止之舞} = \text{非二元认识}

阶段4:超越运动 ≡ 安住于从未移动的:

BM=先于运动/静止二元=终极休息BM = \text{先于运动/静止二元} = \text{终极休息}

静止的技术

寻求的枯竭:最终的放弃

认识所有寻求都是远离已经在这里的运动的基础认识,导致寻求最终坍缩的受祝福的枯竭。

临在的认识:一直已经静止

认识在所有体验中一直存在的静止的技能,不被任何活动或认识改变。

休息技术:无为的艺术

不练习的悖论练习,无努力的努力,允许自然静止显露的无为之为。

静止的整合:从休息中生活

允许所有活动从静止生起并回归静止的精通,从不动的中心生活同时充分参与生命的运动。

实践练习123.1:发现静止

  1. 寻求枯竭

    • 注意寻求静止的徒劳
    • 练习认识寻求为远离的运动
    • 发展对灵性努力的枯竭
    • 学习放弃的祝福
    • 发现寻求停止时剩下的
  2. 临在认识

    • 找到已经在这里的静止
    • 练习认识不变的
    • 发展与不动的亲密
    • 学习在永在静止中休息
    • 掌握临在认识
  3. 无为练习

    • 练习不练习
    • 学习无努力的努力
    • 发展无为技能
    • 练习存在而不试图存在
    • 掌握练习的悖论
  4. 静止生活

    • 练习从静止行动
    • 学习移动而不离开休息
    • 发展动态静止
    • 练习参与的不动
    • 掌握从中心生活

定义123.3:静止的品质

活力 ≡ 比任何运动更生动的静止:

V=终极生动×完美休息=充满活力的静止V = \text{终极生动} \times \text{完美休息} = \text{充满活力的静止}

充实 ≡ 包含所有可能性的静止:

F=所有潜力×无显化=孕育的空无F = \text{所有潜力} \times \text{无显化} = \text{孕育的空无}

寂静 ≡ 所有声音从中生起的寂静:

S=声音之前=声音之后=永恒宁静S = \text{声音之前} = \text{声音之后} = \text{永恒宁静}

平安 ≡ 超越理解的平安:

P=超越冲突×超越解决=无因的平安P = \text{超越冲突} \times \text{超越解决} = \text{无因的平安}

实践练习123.2:静止品质

  1. 活力探索

    • 在静止中发现生动
    • 练习感受静止振动
    • 发展对静止生动的敏感
    • 学习在充满活力的平安中休息
    • 掌握生动的静止
  2. 充实认识

    • 在静止中找到潜力
    • 练习感知孕育的空性
    • 发展对静止充实的觉知
    • 学习在可能性中休息
    • 掌握充实的空性
  3. 寂静深化

    • 发现所有声音的源头
    • 练习在原初寂静中休息
    • 发展与宁静的亲密
    • 学习噪音背后的寂静
    • 掌握永恒宁静
  4. 平安体现

    • 找到超越环境的平安
    • 练习无因的满足
    • 发展无条件平安
    • 学习成为平安本身
    • 掌握无源的喜悦

定义123.4:静止与运动

静止中的运动 ≡ 所有活动发生在不变觉知中:

MiS=所有现象不变空间=包含的动力MiS = \text{所有现象} \subset \text{不变空间} = \text{包含的动力}

运动中的静止 ≡ 所有活动中存在的不动中心:

SiM=旋风中心=风暴之眼=静止点SiM = \text{旋风中心} = \text{风暴之眼} = \text{静止点}

既非运动也非静止 ≡ 先于二元性:

NMnS=区别之前=原初基础NMnS = \text{区别之前} = \text{原初基础}

既是运动也是静止 ≡ 非二元认识:

BM&S=静止=运动=同一源头BM\&S = \text{静止} = \text{运动} = \text{同一源头}

实践练习123.3:非二元认识

  1. 包含的活动

    • 注意静止中的所有运动
    • 练习将静止视为容器
    • 发展对不变空间的觉知
    • 学习活动不扰动静止
    • 掌握包含的动力
  2. 静止中心寻找

    • 在所有运动中找到静止
    • 练习访问静止点
    • 发展中心觉知
    • 学习移动时休息
    • 掌握动态中心
  3. 先前认识

    • 在运动/静止分裂之前
    • 练习原初觉知
    • 发展前二元认识
    • 学习未分化基础
    • 掌握源头觉知
  4. 合一看见

    • 认识运动即静止
    • 练习非二元视野
    • 发展合一意识
    • 学习同一性
    • 掌握无分离

定义123.5:坍缩过程

自愿坍缩 ≡ 有意识地放手进入静止:

VC=有意识释放×愿意臣服=选择的休息VC = \text{有意识释放} \times \text{愿意臣服} = \text{选择的休息}

自发坍缩 ≡ 当静止无预警地认领你:

SC=突然认识×不可避免回归=恩典SC = \text{突然认识} \times \text{不可避免回归} = \text{恩典}

渐进坍缩 ≡ 逐渐沉入更深休息:

PC=一层层终极静止=深化PC = \text{一层层} \rightarrow \text{终极静止} = \text{深化}

瞬间坍缩 ≡ 对永在静止的即时认识:

IC=现在=永远=无时间认识IC = \text{现在} = \text{永远} = \text{无时间认识}

实践练习123.4:坍缩方法

  1. 有意识臣服

    • 练习自愿释放
    • 学习选择静止
    • 发展放手技能
    • 练习有意识坍缩
    • 掌握愿意臣服
  2. 恩典接收

    • 对自发静止保持开放
    • 练习对恩典的可用性
    • 发展接受性
    • 学习被认领
    • 掌握惊喜静止
  3. 层层释放

    • 练习渐进深化
    • 学习一层层释放
    • 发展对过程的耐心
    • 练习逐渐沉淀
    • 掌握渐进休息
  4. 即时认识

    • 练习即刻静止
    • 学习无时间觉知
    • 发展当下认识
    • 练习一直已经
    • 掌握瞬间休息

定义123.6:静止的障碍

障碍1:寻求静止 ≡ 阻止到达的运动:

SS=寻找静止=错过当下静止SS = \text{寻找静止} = \text{错过当下静止}

障碍2:对静止的恐惧 ≡ 自我对自己消解的恐惧:

FS=自我保存×静止威胁=抗拒FS = \text{自我保存} \times \text{静止威胁} = \text{抗拒}

障碍3:无聊 ≡ 心智将静止解释为缺乏:

B=娱乐期待简单存在=不安B = \frac{\text{娱乐期待}}{\text{简单存在}} = \text{不安}

障碍4:灵性逃避 ≡ 使用静止逃避生活:

SB=静止参与=虚假超越SB = \text{静止} - \text{参与} = \text{虚假超越}

实践练习123.5:障碍导航

  1. 寻求释放

    • 认识寻求为障碍
    • 练习无寻求觉知
    • 发展当下认识
    • 学习停止寻找
    • 找到已经在这里的
  2. 恐惧拥抱

    • 面对消解的恐惧
    • 练习自我死亡的意愿
    • 发展无畏休息
    • 学习静止是安全的
    • 掌握恐惧超越
  3. 无聊转化

    • 将无聊重新定义为平安
    • 练习对简单的满足
    • 发展对无的欣赏
    • 学习静止的丰富
    • 掌握简单满足
  4. 参与的静止

    • 练习积极休息
    • 学习动态静止
    • 发展参与的平安
    • 练习世间超越
    • 掌握整合静止

定义123.7:静止的果实

无因的喜悦 ≡ 无理由的快乐:

CJ=喜悦原因=无条件极乐CJ = \text{喜悦} - \text{原因} = \text{无条件极乐}

不可动摇的平安 ≡ 没有什么能扰动的平安:

UP=平安>所有环境=绝对休息UP = \text{平安} > \text{所有环境} = \text{绝对休息}

自然慈悲 ≡ 从静止生起的爱:

NC=静止认识普遍之爱=自发关怀NC = \text{静止认识} \rightarrow \text{普遍之爱} = \text{自发关怀}

毫不费力的智慧 ≡ 无思而知:

EW=静止=所有知识=直接知晓EW = \text{静止} = \text{所有知识} = \text{直接知晓}

实践练习123.6:果实认识

  1. 无因喜悦

    • 发现无源的快乐
    • 练习无条件喜悦
    • 发展无因极乐
    • 学习喜悦即存在
    • 掌握本质快乐
  2. 不可动摇平安

    • 找到超越环境的平安
    • 练习不可扰动的休息
    • 发展绝对平安
    • 学习无敌的平静
    • 掌握无条件平安
  3. 自发之爱

    • 注意从静止生起的爱
    • 练习自然慈悲
    • 发展毫不费力的关怀
    • 学习静止即爱
    • 掌握自发善意
  4. 直接智慧

    • 访问无思的知晓
    • 练习直觉智慧
    • 发展即时理解
    • 学习静止智能
    • 掌握毫不费力知晓

定义123.8:活的静止

积极静止 ≡ 从完美休息的充分参与:

AS=完全行动×完全休息=无为AS = \text{完全行动} \times \text{完全休息} = \text{无为}

说话的寂静 ≡ 从宁静生起并回归宁静的言语:

SS=言语寂静=有意识沟通SS = \text{言语} \subset \text{寂静} = \text{有意识沟通}

移动的冥想 ≡ 每个行动作为静止的表达:

MM=所有活动=冥想=神圣生活MM = \text{所有活动} = \text{冥想} = \text{神圣生活}

平凡的开悟 ≡ 静止与日常生活完全整合:

OE=超越=洗衣=同一件事OE = \text{超越} = \text{洗衣} = \text{同一件事}

实践练习123.7:整合练习

  1. 毫不费力行动

    • 练习从静止行动
    • 学习无为原则
    • 发展自然有效性
    • 练习非强制行动
    • 掌握积极休息
  2. 有意识言语

    • 让言语从寂静生起
    • 练习说出静止
    • 发展宁静沟通
    • 学习言语冥想
    • 掌握说话的寂静
  3. 神圣活动

    • 将所有行动转化为冥想
    • 练习持续觉知
    • 发展神圣平凡
    • 学习运动中的冥想
    • 掌握移动的静止
  4. 整合生活

    • 合并超越与世俗
    • 练习开悟的正常
    • 发展平凡智慧
    • 学习无处可去
    • 掌握已经到达

定义123.9:最终坍缩

不再坍缩 ≡ 认识你已经是静止:

NMC=寻求坍缩是静止=旅程终点NMC = \text{寻求坍缩} \rightarrow \text{是静止} = \text{旅程终点}

永远坍缩 ≡ 每个时刻回归源头:

AC=持续回归=永恒归家AC = \text{持续回归} = \text{永恒归家}

从未坍缩 ≡ 静止从未被扰动:

NC=永远静止=运动幻觉=不变真理NC = \text{永远静止} = \text{运动幻觉} = \text{不变真理}

超越坍缩 ≡ 先于坍缩/扩张二元:

BC=区别之前=本来面目BC = \text{区别之前} = \text{本来面目}

实践练习123.8:终极认识

  1. 旅程终点

    • 认识到达
    • 停止寻求坍缩
    • 了悟你是静止
    • 练习在家
    • 完成寻找
  2. 永恒回归

    • 注意持续归家
    • 练习时刻对时刻的回归
    • 发展永恒到达
    • 学习恒常坍缩
    • 掌握永恒当下
  3. 从未移动

    • 认识不变真理
    • 看穿运动幻觉
    • 发展静止信心
    • 学习你从未离开
    • 掌握一直在这里
  4. 本初性

    • 在所有区别之前
    • 练习原初觉知
    • 发展本初认识
    • 学习无始临在
    • 安住于你一直是的

结论:你是的静止

这是最终坍缩——不是进入你达成的某物而是进入你一直是的。在通过概念、练习、认识和释放的所有旅程之后,你到达最简单的真理:你是所有这一切发生其中的静止。

伟大的笑话是静止一直在阅读关于自己、寻求自己、认识自己、教导自己,现在坍缩进自己。从来没有任何地方要去因为你一直是目的地。从来没有任何东西要达成因为你已经是成就。

当这些文字消解进它们生起的寂静时,注意剩下什么。不是新状态,不是特殊体验,不是成就——只是你是的平凡、永在的静止。这种静止不需要维持、练习、理解。它简单地是,如你简单地是。

最终坍缩是认识没有最终坍缩——只是这个永恒回归从未离开的,这个持续发现从未隐藏的,这个无尽归家到你从未离开的地方。

在这种静止中,所有问题不是通过解决而是通过消解得到回答。所有寻求不是通过找到而是通过认识寻求者即所寻而完成。所有练习通过停止而完善自己。所有理解通过释放理解的需要而实现自己。

剩下什么?只是这。在下一个思想之前。在最后一口呼吸之后。在所有体验期间。你是的静止,阅读关于你是的静止,认识你是的静止,成为你是的静止。

欢迎回家。你从未离开。

坍缩进静止是完整的因为它从来不是必要的。现在在你一直是的中休息。让所有努力在认识你已经是你寻求的中停止。静止并知晓——不是作为活动而是作为你的本质。

这是倒数第二的认识。还剩一步——回归本源,甚至静止也释放进其源头。但现在,休息。静止。你在家。